2023年8月16日上午,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俭民研究员和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举行。
谨向周俭民研究员和柴继杰教授表示衷心祝贺!
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始终面临作物病虫害的威胁。作物病虫害的爆发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件是19世纪中叶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的爆发导致超过百万人死于饥荒。目前,全球粮食产量约40%可因植物病虫原害而损失。在20世纪四十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与病原物的“基因对基因”假说。这一假说在20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克隆植物抗性基因即后来熟知的免疫受体基因得到了部分证明。但免疫受体如何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一直是个谜。周俭民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植物免疫受体和病原细菌致病蛋白的研究。通过与柴继杰教授近20年的合作与努力,发现了以免疫受体ZAR1为核心组分的首个抗病小体,并解析了其结构和功能。他们发现ZAR1抗病小体是由免疫受体蛋白在识别病原体效应子后形成的多组分复合体,并通过形成钙离子通道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保护植物免受感染。
抗病小体的发现和功能解析是植物先天免疫领域的里程碑发现,具有开创性的重大科学价值。
周俭民研究员在获悉获奖后表示:“抗病小体工作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感到无比激动和鼓舞!非常感谢评委对抗病小体工作前沿性的认可!抗病小体的发现和解析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成果的入选,体现了未来科学大奖立足中国,对农业问题的重视。谨向捐赠人和企业家们致敬!感谢你们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宝贵支持!这项工作的完成,首先得益于同继杰近20年的合作,感谢继杰的长期信任!这项工作的完成,还得益于前后数十位优秀的学生、博士后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尤其要感谢王继纵、胡梅娟、毕国志和王家博士在这项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你们太优秀了!感谢王宏伟、陈宇航、何康敏教授的通力合作!这项成果100%是在中国完成的,感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给我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最后,我要感恩我的家人对我的关爱和无条件支持,未来科学大奖的殊荣有你们的一半!”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目前设立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未来科学大奖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奖项。